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Q: 「詩斧」是一間怎樣的詩店?
在開格仔書店時,我對「詩斧」已作了一些定位。大半年後,我可歸納成以下一些關鍵字:詩意實驗所、跨界創作、概念藝術、數學、易經⋯
當年我讀大學的時候,曾在一次詩社的活動中聽某人問過一個問題,大概是:「究竟我們應為誰而詩?是為了那99%不讀詩的人,還是那1%的好詩者?」這問題本身已假設詩是一個小眾的東西,而問問題的人當然也是好詩之人。我想,如果想替「詩」營造成曲高和寡的雅興,當然可以不用理會那些詩的門外漢。但是,詩作為人類美學智慧的結晶,如果得不到世人注視,似乎又有點可惜。
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正統讀語文或文學出身的人,我只是一個語文不太差且主修數學的人,因緣際會之下與詩產生了不可分割的關係。或者這麼說,我選擇了用「詩」這個元素作為貫穿和敘述我人生的主軸。但是,我該如何在「99%:1%」的兩極之間為自己定向,這疑惑不時會糾纏著我,直到去年開始格仔書店的旅程,我才有點眉目。
我認為詩是一個連續光譜。雖然在傳統印象中,詩是文人雅士的高尚產物,但要讓人懂得欣賞,避免精神上的貧富懸殊得太厲害,總需要有些銜接用的「橋」(qiu4) 和創新用的「橋」(qiu2),吸引凡人步入詩境。正如人要知道光譜的兩端是甚麼顏色,總需有中間連接過渡的部分輔助。我想當那中間的色彩,作那些「橋」的建築工。
曾經有人說我是「以數理定量的思維」去寫詩。以前我從未發覺,只是覺得自己不會寫出很重文人味道的詩。但自從被人這麼一說,我才領略到這正是我無可替代的特質,何不好好發展一下?我也想過出一本文本詩集,但如今不限於此。我想實行更多有關詩的行動,一層層揭開「詩」既虛又實的種種可能性。而在香港開一間獨立詩店,將會是奇異且重要的一步。
與其說詩斧是「書店」,不如說是「詩意實驗所」更貼切。表面上專賣詩集,實際上是透過詩與詩的碰撞,產生更多的詩意。我希望以此店作為一個實驗基地,吸引有興趣創作「詩意」的人。這裡,我強調「詩意」而非「詩」,是因為詩有「言已盡意無窮」的特質,使我相信詩應當超越文字表達,各人能以自己擅長的語言和形式創作,圖像、聲音、程式、棋局、占卜⋯⋯一切皆可詩。不只是我,還有各位來詩斧店的人,都可以去親自嘗試創造詩意,以不同的形式與概念,建構專屬你的詩的國度。
(待續……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